您当前位置:财视澳洲 >> 财经热点 >> 中国经济 >> 浏览文章

中国20多城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谁能率先突围?

图为繁华的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上人流如织

近日,中国武汉市对外宣布,将通过5年努力,打造国际消费门户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辐射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消费提质扩容。

不只是武汉,今年以来,中国不少地方掀起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热潮,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西安、郑州、南京等20多个城市,计划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来推动消费升级。

哪些城市有望在此轮竞争中率先突围?多位专家对此意见不尽相同,除了北京、上海获全票外,深圳、广州、杭州、成都、武汉等城市都获得提名。

武汉立下万亿社零总额目标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

2016年,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正式拉开中国积极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序幕。

2019年,中国商务部等14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又进一步明确了具体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

进入2021年,“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被正式写入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武汉经济总量和消费市场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中部第一、中国前十。2019年,武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9.64亿元,位居中国第六,是“十二五”期末的1.46倍,年均增长9.9%。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49.84亿元,同比下降20.9%,但总量仍稳居中国前十。

早在2019年,武汉便出台了《全市加快新消费引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2020年又完成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申报方案。在此基础上,武汉此次出台的《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围绕打造国际消费新地标、集聚国际消费新资源、培育国际消费新业态、拓展国际消费新场景、营造国际消费新环境等5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举措。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武汉将培育形成2~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心商圈、10个以上知名夜间消费集聚区、10个以上智慧商圈、10个以上直播基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5000亿元;培育1~2个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片区,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87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到360万人次

为何引得20多城同时发力

今年以来,中国不少地方掀起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热潮,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武汉、西安、郑州、南京等20多个城市,计划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来推动消费升级。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系主任罗知分析,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一直在40%以下,而美国这一比重超过70%,“如果我们能把居民消费调动起来,这一比重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世邦魏理仕武汉分公司董事总经理王祎进一步补充说,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既能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也有利于消费转型升级,实现国民消费升级、实体商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各地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时,大都根据自身优势特征差异化发力。

上海是国际知名高端品牌集聚地,每年开设的首店、旗舰店数量稳居全国第一。

今年以来,上海打出《关于加快建设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持续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组合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北京近日对外发布的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十大专项行动”则突出北京特色,全力将北京培育建设成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全球旅游目的地,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体育、教育、医疗、会展系列“城市名片”。

杭州发布的《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指出,将通过强化数字赋能,壮大新型消费模式,努力将杭州打造成新零售创新策源地、新零售企业集聚地、新零售技术先发地、新零售标准输出地。到2023年,力争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00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

为全力冲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未来5年,成都将力争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级高端商圈1~2个、全国示范步行街1~2条、大型购物中心200个以上,引进品牌首店1000个以上,新建跨境电商O2O线下体验店300家。

戴德梁行武汉商业地产部主管、高级助理董事黄色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随着中国大城市纷纷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国搭建“双循环”格局的进度加快,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热潮还将在未来5年不断持续,“这会对每个城市高端人才吸引力、创造力加速匹配、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消费拉动新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上之外,谁能率先突围

要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上述几位专家认为,最核心的指标是国际化程度要高,包括进口规模大、国际化渠道多、国际商品国际服务多、国际交流频繁、城市国际知名度高和影响力强。

商业活跃度高和辐射面广也是一项重要指标。交通便捷,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可辐射周边,有较强带动能力;城市经济基础优质,第三产业发达,服务业竞争充分,人口购买力强,社零总额高,消费规模大。

消费政策机制灵活,营商环境好同样是评判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关键指标。此外,要有国际知名度的消费地标,这是一个业态丰富的城市地标,需要融合消费与文旅双功能。

202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十强城市是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成都、苏州、南京、武汉和杭州。

专家们普遍认为,未来五年,北京和上海两座超级城市将率先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罗知认为,第三座突围城市可能是深圳。作为拥有最年轻的消费群体、最具活力的市场环境的城市,深圳的创新和科技能力全球领先,深圳还拥有华为、大疆、比亚迪、优必选等头部消费品牌,还有大批时装、珠宝等时尚类品牌;杭州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优势将对新的消费场景的开创带来无限想象空间,会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零售创新的策源地。

黄色强认为,广州是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从广交会到跨境电商都激发着这个千年商都焕发年轻潮流新活力;成都是中国西南人口和经济聚集重镇及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也是“一带一路”面向欧洲和中亚的最具开放高度的都市。

王祎认为,以南京为中心的南京都市圈横跨江苏、安徽两省,面积2.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000万。南京都市圈聚合苏北、影响安徽、辐射苏南,使得南京更容易拓展消费腹地。

而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对外交流频次和政府扶持力等多方面来看,武汉也有望率先突围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尤其是疫情过后,武汉由上至下都希望加大对外开放,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对外展示形象、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等方面有着强有力的目标需求。”王祎说。

此外,王祎认为,当前受全球疫情影响,国际人口流通减少,国际商品物流速度降低,促使奢侈品消费加速回流,这给大力发展保税自贸区、免税店的城市带来发展机遇,因此像三亚、海口这样的免税特色城市也有望突围。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广东省侨联 美南新闻 英中时报 澳门日报 大公报 香港文汇报 香港商报 加中时报 国际日报 波特兰新闻报 澳门讯报 新导报 莫斯科华人报 圣路易新闻 美国侨报 西华报 圣路易时报 联合早报 澳大利亚大华时代 华夏时报 澳华财经网 欧洲时报 环球网 希中网 泰国泰亚新闻网 迪拜新闻网 蓝海蛙中学留学网 东亚日报 日本新华侨报 国语日报 天下华人网 华商报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 FOREXCT中国 澳华中文网 全球商会网 华商网 南非华人网 中澳教育交流协会 澳大利亚华人社区 华媒联播 FT中文网 加拿大华人网 BQ澳洲 洛杉矶华人资讯网 法国华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