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财视澳洲 >> 人文生活 >> 澳洲生活 >> 浏览文章

澳大利亚:寻找一种新生活方式

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越来越大”“越来越强”成为民众对城市的普遍认知。事实上,全球范围内,不少城市已出现“收缩”现象,我国也不例外。

“收缩城市”的概念,最早由国外学者提出,用以指代受去工业化、郊区化、老龄化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城市人口流失、局部地区空心化等现象。

今年早些时候,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就提到了“收缩型中小城市”的说法,“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收缩城市”在国外出现得更早,发达国家在应对这一变化的过程中,积累了哪些经验,走过哪些弯路?这些经验与教训对当下中国而言,无疑具有借鉴意义。《半月谈内部版》从本期开始,将连载多篇文章,以飨读者。

在澳大利亚,采矿是个重要行业。一百多年来,不少矿山资源枯竭,很多人离开了,也有的留了下来……然而,不论如何选择,他们都在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旧日车站幽灵”图片展策展人埃米丽·柯林斯白旭/摄

“鬼镇”:因矿而生,因矿而衰

位于南澳大利亚州首府阿德莱德的澳大利亚国家铁路博物馆举办的“旧日车站幽灵”图片展,通过100多张照片,让参观者了解那些曾经繁忙但如今已被废弃的火车站。

据策展人埃米丽·柯林斯介绍,那些已经消失的车站,是澳大利亚发展变化的缩影,其中一些曾经伴着采矿而生,又由于矿山关闭而被废弃。

其中最典型的,是南澳大利亚州东部的镭锭山车站。黑白照片上是一片原野,荒烟蔓草间的站台遗迹,让人想象着曾经的喧嚣。

澳大利亚第一个铀矿,就是在那里被发现的。1906年到1961年之间,那里是采矿区,小镇上人口最多时有1100人。后来铀矿关闭,人们搬走了,那里成了一座空城。

在澳大利亚,像镭锭山这样因矿而生的空城不在少数,在网上随手一搜就能找到不少诸如《澳大利亚十大“鬼镇”》这样的文章。

维多利亚州有被废弃的金矿小镇卡西利斯和沃尔哈拉,北领地有淘金热时期留下的阿尔唐加,南澳大利亚州有法里纳,新南威尔士州有若阿贾和以银矿命名的锡尔弗顿,塔斯马尼亚州有运送矿石的港口小镇皮林格,西澳大利亚州有布罗德阿罗。

当不少小镇被废弃的时候,另一些小镇在寻求转型。

图为距离堪培拉一个多小时车程的扬镇 白旭/摄

转型:从“新金山”到“最好的户外博物馆”

不少到墨尔本的旅游团,都会去一个叫作巴拉瑞特的小镇。

19世纪50年代,巴拉瑞特因发现了金矿而轰动一时,被称为“新金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去淘金。

当时,那里有金矿约200个,矿工人数最多时达到4万,其中四分之一来自中国。矿工带去了他们的家人在那里种菜、做生意,小镇逐渐发展起来了。

到了20世纪初,采矿活动放缓,巴拉瑞特的发展进入衰退时期。一战后的大萧条,给巴拉瑞特带来很大打击,很多人失业。

20世纪50年代,城市开始复苏。此后,巴拉瑞特着重发展旅游,1953年举办海棠节。到了70年代,金矿所在地疏芬山正式开放。英国查尔斯王子1974年访问巴拉瑞特,参观了疏芬山。

目前,巴拉瑞特人口超过10万,是澳大利亚人口第三的内陆城市,经济支柱为服务业,包括旅游、酒店、零售等。每年,巴拉瑞特都吸引大约220万游客,旅游和酒店年收入约4.8亿澳元。疏芬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户外博物馆之一,每年吸引游客50多万,旅游收入约4000万澳元。

巴拉瑞特充分挖掘过去的历史文化资源。在那里,人们不但可以参观金矿博物馆,还能坐矿车下到矿井下面,听工作人员讲解金矿开采方面的知识。

由于巴拉瑞特和中国的历史联系,那里旅游部门工作者中有不少华人,比如熔金表演者、矿车操作人员以及疏芬山市场与媒体部工作人员刘奕麟。

据刘奕麟介绍,疏芬山金矿博物馆复原了当年中国矿工居住的一片帐篷营地。记者看到,每一顶小帐篷里有两张床,狭小的空间供两人居住,里面有简单的生活必需品——饭碗、煤油灯等,还有矿工供奉了家里的先人牌位。当时大部分中国矿工来自广东,他们的居住地附近还有一座关帝庙。

巴拉瑞特还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纪念其历史,比如海棠节、遗产周和摇滚音乐节等。

目前,巴拉瑞特金矿资源并未枯竭,仍有一个矿山在从事深层开采。巴拉瑞特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尤其是风能,吸引了大量投资。此外,还有太阳能和水力发电,所有生产的电力都被送到国家电力市场。

近些年来,巴拉瑞特科技园建了起来,吸引了包括IBM在内的多个科技公司。

和巴拉瑞特情况相似的还有距离堪培拉一个多小时车程的扬镇。那里1860年同样发现了金矿,现在是远近闻名的“樱桃之都”,人口虽然只有大约1万,樱桃种植园却有30多个。每年的“樱桃节”“中国节”是当地的名片,规模越办越大。

着重发展旅游业的巴拉瑞特潘翔越/摄

疏散:让城市发展更加均衡

事实上,澳大利亚政府一直鼓励人们到巴拉瑞特和扬镇那样的地方去。

澳大利亚是移民国家,每年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年轻的澳大利亚人,也愿意到悉尼、墨尔本等大城市发展和生活。媒体报道称,大约五分之二的澳大利亚人生活在悉尼和墨尔本。

2018年下半年,澳大利亚拟定新政策,具体内容包括:5年内来到澳大利亚的新移民,不能在悉尼和墨尔本定居;政府会利用签证定居条款,让新移民到包括南澳大利亚州、北领地和塔斯马尼亚州在内的偏远地区定居,违反者或将直接影响永居和入籍。

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将通过新的措施引导新移民到中小城市定居:将新区域签证分配给特定地区的2.3万移民技术工人,他们在被批准获得永久居留权之前,要先在大城市之外的一些地区生活和工作3年;鼓励本地学生和国际留学生选择在大城市之外地区的高校学习。

“我们希望城市的发展更加均衡。”澳大利亚民政部长艾伦·塔奇说,“悉尼和墨尔本的人口增长给基础设施带来巨大压力,并将拥堵推向创纪录的水平。与此同时,许多地区迫切需要更多人来满足技能方面的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事实上,移民确实对中小城市发展起到一定作用。扬镇不仅有中国餐馆,旅游部门工作人员也有华人,对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很有帮助。

“澳大利亚在考虑城市规划时,会把移民作为一个重要依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副教授沈凯玲说,澳大利亚一些城市建设不讲求面面俱到,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定位。“西方城市设计基于‘社区’概念,事实上是在公路交通基础上建立城市网络。”她说,“给我们的启示是,城市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人才也分高端和低端,有不同种类,需要配合起来。”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广东省侨联 美南新闻 英中时报 澳门日报 大公报 香港文汇报 香港商报 加中时报 国际日报 波特兰新闻报 澳门讯报 新导报 莫斯科华人报 圣路易新闻 美国侨报 西华报 圣路易时报 联合早报 澳大利亚大华时代 华夏时报 澳华财经网 欧洲时报 环球网 希中网 泰国泰亚新闻网 迪拜新闻网 蓝海蛙中学留学网 东亚日报 日本新华侨报 国语日报 天下华人网 华商报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 FOREXCT中国 澳华中文网 全球商会网 华商网 南非华人网 中澳教育交流协会 澳大利亚华人社区 华媒联播 FT中文网 加拿大华人网 BQ澳洲 洛杉矶华人资讯网 法国华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