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财视澳洲 >> 人文生活 >> 艺术文化 >> 浏览文章

线上展览靠什么“圈粉”

线上展览靠什么“圈粉”

5.jpg

2020年初,线上展览意外走红。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博物馆纷纷闭馆。为了满足广大观众宅家期间的文化需求,文博机构大力提供线上展示资源。截至3月3日,国家文物局已集中推送6批共300个网上展览资源,让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云逛展”。

  大约在2005年,随着“数字博物馆”概念的提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展览开始出现。作为“永不落幕的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线上展览可以保存已经结束的展览,也让错过展期的观众有了大饱眼福的机会。如今,博物馆数字化技术更加成熟,这次疫情期间,全国各地能够推出这么多线上展览,正是多年数字化工作的成果。

  哪些人会去看线上展览?不久前,笔者在微信群和朋友圈进行问卷调查,收回的66份问卷中,近四成受访者没有看过博物馆线上展。看过的人当中,大部分是因为错过线下展而“补课”,或是出于学习的目的。由于问卷调查样本量较小,不足以全面反映真实情况,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我们提供参考:线上展览的主要观众,是对博物馆展览关注度较高的文博爱好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博物馆粉”。

  近年来,博物馆成为公众喜爱的文化“打卡”地,一些精品大展现场经常出现排长队的景象。但是线上展览的观展热度似乎远远不及线下。是什么阻挡了观展热情?

  首先,在电脑或手机屏幕上欣赏文物、浏览展厅,与身临其境面对实物所带来的审美体验、艺术震撼是不一样的。线上展览受到观展设备、展示程序、网络环境等因素影响,操作不便捷、画面不清晰、切换不流畅,都会让观展体验大打折扣。

  其次,线上展消弭了空间感,也隐去了观展同伴,参观者难以直观地感受展厅布置的精美、展线设计的巧妙,在观展过程中也没有伙伴可以交流,相应地减少了一些乐趣。

  线上展览存在不少局限,但它也有自己的优势。它在云端持续开放,没有闭展时间,让亿万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参观。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文物图像可以多角度清晰显示,让观众看到一些现场看不到的细节。独自观展省去了排队、拥挤的烦恼,能让人更专注地欣赏文物。

  线上展和线下展在很多方面都有显著差别,因此,线上展不应是简单地把线下展览搬到网上,而是要对展览进行延伸、拓展,甚至“再创作”。从三维到二维,少了空间的束缚,线上展览可以打破原有展线设置,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观展线路和更丰富的展示内容。线下展览无法实现的检索、细读等功能,在网络平台都可以实现,以更好地满足文博“发烧友”(线上观展核心人群)的需求。例如敦煌研究院推出的“数字敦煌”,观众可以选择不同主题的参观路线,还可以按个人需求对洞窟、壁画进行检索,充分发挥了网络观展的优势。

  线上展览还应在增强互动性上做文章。博物馆要改变“我展你看、我说你听”的传统思路,让观众更多地参与其中。线上展可以借鉴网络游戏的方式,带给观众生动有趣的体验。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文物报社、全国近30家博物馆与腾讯“博物官”合作推出《2020“生肖之力”创意文物H5》,将线下举办的《庚子鼠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展》转化为可以互动参与并分享给朋友的网络小游戏,让人眼前一亮。

  一个优秀的线上展览,需要扎实的研究、整理、策划工作为基础,同时也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持。博物馆一方面要修炼内功,另一方面可以和先进的网络科技公司开展合作。随着文博机构不断探索创新和跨界合作的深化,线上展览必将绽放更多精彩。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广东省侨联 美南新闻 英中时报 澳门日报 大公报 香港文汇报 香港商报 加中时报 国际日报 波特兰新闻报 澳门讯报 新导报 莫斯科华人报 圣路易新闻 美国侨报 西华报 圣路易时报 联合早报 澳大利亚大华时代 华夏时报 澳华财经网 欧洲时报 环球网 希中网 泰国泰亚新闻网 迪拜新闻网 蓝海蛙中学留学网 东亚日报 日本新华侨报 国语日报 天下华人网 华商报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 FOREXCT中国 澳华中文网 全球商会网 华商网 南非华人网 中澳教育交流协会 澳大利亚华人社区 华媒联播 FT中文网 加拿大华人网 BQ澳洲 洛杉矶华人资讯网 法国华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