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财视澳洲 >> 人文生活 >> 艺术文化 >> 浏览文章

“云剧场”能否成为常态化的艺术陪伴

abe1eea3ca79fc28-c577ebdcb0f3dbcc-80b4b9405e6da35c9059f6a73f89a7b8.jpg

“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Tlive在B站推出高清戏剧《简·爱》放映不到一周,点击量超过11.9万。图为剧照。

  今年春天,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上海市群艺馆承办,沪上文艺界发起的“艺起前行”短视频征集达到了4400多个,播放量超7.9亿次,上海昆剧团、上海民族乐团等多家院团的艺术家成功“出圈”。上海越剧院一团的一场线上公益演唱会直播观看人次高达170多万,狠狠火了一把。上海戏剧学院荣广润教授说:“疫情发生后,来自上海的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反应迅速,尤其当5G时代来临,充分整合线上线下的资源优势,建设亚洲演艺之都,这是一条新的路径。”

  随着疫情波及世界多个国家的艺术行业,纽约、伦敦、爱丁堡、柏林……这些知名艺术机构聚集、演出生产繁荣、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之都,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在云端剧场。伦敦西区的“西区剧院”、百老汇的 “百老汇高清 ”、爱丁堡“Summerhall免费线上放映”……都开始持续输出在线的演出产品。“未来,对传统演出行业而言,发展在线演出产品未必是核心业务,但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壮大品牌声誉,抓取新用户是大势所趋。”荣广润说。

  紧随上海而动,国际艺术名团名城共同开启“云上的日子”

  “第一次看话剧,搬好小板凳”“是正版资源吗?”“字幕竟然不是野生的”……“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Tlive在B站推出高清戏剧《简·爱》放映不到一周,点击量超过11.9万,平均每天有两万多名B站用户坐进云端剧场,其中不乏一些新观众。

  不独英国国家剧院,疫情期间,全球知名剧院、艺术机构先后在云端开辟了新舞台。大批难得一见的优质作品与大众传播的形式相结合,为各大剧院、艺术团体提供了与全球观众“云上”的亲密交流。素有德国戏剧“梦之队”之称的柏林邵宾纳剧院,每晚都有线上放映。1984年首演、由彼得·斯坦因执导的契诃夫名作 《三姐妹》,名导托马斯·奥斯特玛雅导演、根据知名小说改编的《重回兰斯》等都是剧团难得一见的佳作。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场也从本月初开始,每两周上映一部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2018)、《罗密欧与朱丽叶》(2009)、《仲夏夜之梦》(2013)、《温莎的风流娘们》(2019)……莎剧在改编中迸发的新意和沉淀的价值,观众都能在这些作品中感受得到。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每晚在官网和App免费放映“历史上的经典”,罗西尼经典喜剧《塞维利亚理发师》、贝理尼女高音名作《诺尔玛》、威尔第不朽经典《唐·卡洛》等悉数登场。

  以经典回馈观众之外,还有不少剧院抓住机遇“吸粉”,在国际上打开知名度。莫斯科大剧院一连推出六部高清视频,其中包含两部歌剧作品《沙皇的新娘》《鲍里斯·戈都诺夫》,以及四部芭蕾作品《天鹅湖》《睡美人》《强盗的女儿》《胡桃夹子》。首日直播吸引了18万人订阅频道,并获得超过200万观看量。

  比利时罗莎舞团鼓励宅在家的观众和舞蹈爱好者们“动起来”,在家中拿起一把椅子,就能练习舞团的经典名作《Rosas danst Rosas》。罗莎舞团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这段舞蹈的分段指导视频,获得疯狂转发,大受好评。

  互联网与剧场艺术不是矛盾体,线上线下各有资源优势

  “云剧场”的诞生究竟是艺术团体的无奈之举,还是一次对演出生态的集体探索?或者可以这样说,当疫情结束,场灯亮起,传统剧场重现昔日繁盛后,“云剧场”是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价值?有学者认为,它将在此次危机过后被延续下来,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艺术陪伴。

  “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的高清戏剧放映项目NTlive,从2009年起将影像化的戏剧输送到全球,吸引超过550万人次观看。在伦敦西区上演的一些口碑剧目、明星话剧如《李尔王》《欲望号街车》《天窗》《深夜小狗离奇事件》《哈姆雷特》《科里奥兰纳斯》《女王召见》等通过一个个大银幕走向世界的各个角落。NTlive的成功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它推动人们开始思考媒介化时代戏剧的命运,而此次通过互联网渠道的推广与其带来的流量效应,似乎加速了这个进程。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一仆二主》《第十二夜》等多部NTlive作品在B站、优酷等互联网平台限时免费放映,带来巨大的观众群体。《一仆二主》上线两天,点击量就突破了五万,一周不到就冲到了十万,观众人数远远超过电影院和剧场。但有学者担心并质疑,不管“英国国家剧院现场”是直播还是录播,它都是剧场艺术的媒介化复制品,而不是剧场艺术本身,新媒体取代了身体的现场性,或许终有一天,舞台将被影像彻底吞噬。

  “现在谈论传统舞台被互联网驱逐,还为时尚早。”上海现代人剧社社长张余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传统剧场的质感仍是无法被互联网体验所取代的,受到在线放映的影响,多少对未来的剧场创作造成一定的压力,但压力会带来创新与进步。艺术工作者要面对的是如何让剧场演出产品变得不能被替代,因而疫情结束后会有新的艺术样式产生。互联网与剧场艺术本身不是一对矛盾体,要看如何巧妙地利用它们的优势进行创作。线上传播应该提供特别定制的多样化内容,让观众在线上和线下获得不一样的观赏体验。

  沪上重要的话剧地标——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近期把24年来“佐临戏剧奖颁奖典礼”的珍贵影像放到了直播间。这个上海戏剧人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在往日里一票难求,节目上线后获得了诸多好评。自剧场按下暂停键以来,上话积极发展线上模式,“云上剧场”“云上课堂”“剧场的耳朵”等品牌栏目,全方位地架起与观众的桥梁。从目前“云端剧场”的弹幕、留言反馈以及微博、微信转发阅读量来看,业界对恢复演出之后的市场仍然充满信心。《简·爱》直播的弹幕上,剧迷们纷纷吐露心声:“戏剧给了我生活的勇气”“特殊时期,还好仍有戏剧相伴,剧场,好久不见,想你了!”


上一篇:博物馆融媒体时代将至?

下一篇:没有了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广东省侨联 美南新闻 英中时报 澳门日报 大公报 香港文汇报 香港商报 加中时报 国际日报 波特兰新闻报 澳门讯报 新导报 莫斯科华人报 圣路易新闻 美国侨报 西华报 圣路易时报 联合早报 澳大利亚大华时代 华夏时报 澳华财经网 欧洲时报 环球网 希中网 泰国泰亚新闻网 迪拜新闻网 蓝海蛙中学留学网 东亚日报 日本新华侨报 国语日报 天下华人网 华商报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 FOREXCT中国 澳华中文网 全球商会网 华商网 南非华人网 中澳教育交流协会 澳大利亚华人社区 华媒联播 FT中文网 加拿大华人网 BQ澳洲 洛杉矶华人资讯网 法国华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