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财视澳洲 >> 侨务动态 >> 浏览文章

侨务工作新气象:构建大侨务工作体系和格局

在新形势下,中国的侨务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裘援平指出,侨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国内外大局,做好整体谋划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霍思伊

  1月10日,“2017全球华侨华人年度评选”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出席,并对2017年的侨务工作发表了讲话。

  裘援平说,2017年是“为侨务实服务”的一年。这些服务包括:出入境便利措施出台,多项涉侨机制性会议成果丰硕,为侨服务法律顾问团成立,以及华助中心与华星艺术团在全球范围铺开等。

  另外,2017年还是“温暖侨心”的一年。裘援平细数了一些重大事件:多米尼克遭强飓风袭击、巴厘岛火山喷发,中国政府迅速帮助被困同胞安全转移;华人权益受到危害,海外侨界紧密团结,理性发声;中国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新突破,海归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但在新形势下,中国的侨务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裘援平指出,侨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靠联谊交往和会议活动等维系,需要统筹国内外大局,做好整体谋划,进一步推动构建和完善大侨务工作体系和格局。

  她表示,中共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侨务部门始终坚持为国与为侨相统一的原则,积极推动侨务工作改革创新发展。一方面善用侨务资源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努力让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搭上中国发展快车,分享民族复兴成果。

图为当日下午举办的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科技创新委员会第一届会员大会上,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为当选为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科技创新委员会主席赵涛(2015年年-2017年)颁发证书。<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勤 摄

2015年11月30日,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科技创新委员会第一届会员大会上,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为当选为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科技创新委员会主席赵涛(2015年-2017年)颁发证书。中新社记者 张勤 摄

  侨梦苑引智引资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凝聚、调动华侨华人科技界和专业人士,共同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2015年11月30日,裘援平在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科技创新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这样说。

  她指出,在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着数百万名侨商和科技人员,他们具有学贯中西、融通中外的优势,其专业范围覆盖几乎所有学科,且长期身处科技前沿领域,是中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宝贵资源。

  而新成立的科技创新委员会,正是为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来华创新创业、发展事业搭建一个新平台。首届会员共有243位,其中“千人计划”专家占35.7%,博士学位占73.9%,硕士以上学位占90.3%。

  会上,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向广大侨商和专业人士发出“万侨创新”倡议书,呼吁侨界加快创新发展,促进侨商经济转型升级。

  万侨创新行动于2016年1月正式启动。侨梦苑作为万侨创新行动的重要载体,目前已陆续在天津、河北、北京等15个省区市挂牌设立了17家。

  侨梦苑即“侨胞圆梦的地方”,这是国侨办与地方政府合作,在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中的精华地带,为华侨华人打造的侨商产业聚集区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的基地。

  侨梦苑通过创造良好的园区政策、事业发展和生活环境,为侨胞创新创业提供全链条、综合性服务,打造海内外各种创新要素二次创业、协同创新的示范区。

  据介绍,侨梦苑有着严格的选择标准。首先,落户的省、市、自治区应是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或是重点侨乡;其次,申请挂牌的园区一般应是该地区规划中重点打造或已经成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或经济技术开发园区。园区内应已入驻一定数量且发展良好的侨资企业和华侨华人创业企业。园区应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优惠的创业扶持政策、良好的生活配套服务,具备发挥创新创业中心示范作用的条件等。

  就外部环境而言,侨梦苑都处于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地带,地缘机遇丰富,发展空间巨大;就内部设施而言,侨梦苑引智引资政策完备,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健全,是发挥侨智侨资资源集约优势的良好载体和平台,能够凸显出侨务工作服务国家大局的重要性。

  万侨创新行动和侨梦苑建设,都被纳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双创”整体规划。

  2016年9月,以“万侨创新、携手发展”为主题的第七届海外华侨华人专业协会会长联席会在成都举行,吸引近200位华侨华人专业社团负责人参会。会上,这些侨资侨智代表与各地侨梦苑当场签订了103个合作协议。

  裘援平指出,目前,17家侨梦苑通过精准项目对接、资金支持、政策配套等措施,吸引了大批华侨华人回国创新创业,聚集效应已然显现。

  为了改善创新环境,国侨办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等涉侨立法工作,针对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反映较集中的问题,推动有关部门研究出台政策举措,为华侨华人出入境、停居留和投资创业等提供更多便利。

  以华侨聚集的上海市为例,截至2016年底,上海共有102万上海籍海外侨胞和108万归侨侨眷。自2016年12月1日开始施行的《上海市华侨权益保护条例》,针对华侨诉求比较集中的私有房屋及企业开发用地征收补偿等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

  另外,有华侨回国生活工作时,因为没有身份证,在购买火车票、银行开户、入住酒店等方面遇到不便,《条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规定了华侨在上海市可以凭中国护照来证明身份。

6月12日,第二届世界华侨华人工商大会开幕式在北京举行。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侯宇 摄

2017年6月12日,第二届世界华侨华人工商大会开幕式在北京举行。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一带一路”上的“超级联系人”

  2017年6月11~13日,第二届世界华侨华人工商大会在北京举行。

  这与2015年举办首届大会时相比,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2015年,世界经济正在艰难复苏,中国经济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自出席华商大会,并号召海外华侨来华深入参与经济建设,助推中国经济升级。

  到了2017年,中国国内经济趋于平稳,更加自信,也更强调中国经济与世界的深度融合。华人华侨因其联通中外的特点,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再次在中国重大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

  第二届大会的主题是“一带一路”。裘援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的全球化方案,也是祖国给海外侨胞提供的又一个重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6000多万华侨华人中,有4000万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他们通语言、懂行情,兼具广泛的政商人脉和丰富的产业资源,具有融通中外的优势。

  裘援平将“一带一路”沿线的华侨华商们,称为“超级联系人”。为了整合资源,为这些“超级联系人”搭建一个统一的平台,大会启动成立“一带一路”华商组织协作网和华侨华人跨境电商合作联盟,旨在为侨商提供更加务实的服务。随后还开通了“一带一路”信息发布平台。

  黎巴嫩侨商赵颖在会上指出,“一带一路”华商组织协作网是一个沟通合作平台,可以为更多想“走出去”的中小型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提示和咨询服务。

  国务院侨办党委书记、副主任许又声在会上说:“一方面,我们直接引导或者扶持,华侨华人直接参与到项目中去;另一方面,我们提供信息服务,我们的协作网也好,信息政策发布平台也好,都是这样的作用。”

  他指出,“一带一路”华商组织协作网可以将分散的侨商和华裔专业人士连点成线,促进华商合作由自发性向自觉性转变,以实现相融共生,合作共赢。

  目前,已有228家华侨华人工商组织和科技协会加入这个网络。

  在这次会上,天猫国际副总经理邢悦当场表示,国内电商平台可以为华商提供产品展示、品牌授权、电商渠道等平台功能,强化各地华商与国内的信息交流和商务合作。多位与会华商也表示,希望通过电商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合作,协力打造跨境电商商业链和互联网时代全球贸易新规则。

  除了构建新的平台,还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合作机制。近年来,国侨办持续与地方政府合作举办湖北华创会、四川海科会、云南东盟华商会、福建海交会、广州留交会、江西华赣会等20个平台活动,并借鉴华创会经验,打造天津华博会,增强对侨资侨智的吸引力。   

  而在“一带一路”华侨工作上,国侨办以天津华博会为核心,增强东盟华商会、南亚博览会、亚欧博览会、兰州洽谈会等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接合作平台,为沿线国家华商和侨胞提供更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渠道。

  打通民心

  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侨工作的成效,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即民心是否相通。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将丝绸之路精神概括为16个字,即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谭天星指出,这16个字适用到侨务工作上,可以凝练成四个字:民心相通。

  谭天星表示,民心相通,就是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好感,让民众有获得感,这就要求经济和文化双轮驱动。只有文化没有经济会缺乏力量,只讲经济没有文化不可持续。

  国侨办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实施了丝路建设海外双语人才定向培养计划,以及民心相通人脉涵养计划等人文项目。根据“一带一路”建设的阶段性需求,依托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北京华文学院等办属院校,举办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等,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各类本土化双语人才。

  另外,在全球范围内完善海外华文教育工作体系,做强中华民族海外“留根工程”,一直就是国家侨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国侨办牵头调动中央、地方和社会资源,依托国内50个基地院校,与外国政府教育部门合作,实施华文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逐步引领海外华文学校向正规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目前,海外华文学校共有2万多所,教师10余万人,学生数百万人。国侨办年均编纂发行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中文教材400万册,培训华文教师和管理人员1.5万人次,外派教师逾千人次,举办300多期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中华文化大乐园等文化活动,参与的华裔青少年最高达13万人次,资助帮扶重点和困难华文学校及华文教育组织1000多个。

  在2017年12月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上,国务院侨办党委书记、副主任许又声指出,新时代的华文教育,应当有新气象、展现新作为,要借“一带一路”建设契机,不断夯实“民心相通”,充分发挥华文教育独特优势,讲好中国故事。

  华文媒体迄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在全球共有近2000家,是世界和中国沟通的桥梁。国侨办支持中国新闻社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球华文资讯中心,持续提升海内外影响力。并通过定期召开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以及供版供稿、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等途径,构建起有500多家成员的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和“一带一路”华文媒体协作网,形成覆盖全球、联系紧密、协同发展的华文资讯采编传播网络。

  在信息服务方面,侨宝和华舆移动客户端以及各类微信号,可以为华侨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听取侨胞心声,了解侨胞诉求,成为侨务工作的第二平台。

  遵循“以人为本、为侨服务”的宗旨,国侨办还依托各级政府及其派出机构,打通覆侨的“最后一公里”,在侨界群体聚居的社区、园区、高校和华侨农场,基本实现一个涉侨事务办理窗口、一个侨之家活动平台、一个与侨界群众联系互动服务网络,和一个维护侨胞权益协调机制等“四个一”为侨服务平台机制的全覆盖,并启动了为侨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点建设。另外,还通过侨爱工程,为侨胞参与国内公益慈善事业提供渠道。

  在海外,实施由社团建设、华教发展、文化交流、华助中心、中餐繁荣、中医关怀、事业扶持和信息服务等八项计划组成的惠侨工程。在全世界41个国家建设了60个华助中心。并且在各国侨社、侨团、侨胞的携手努力下,建立了由华助基金、求助热线、服务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维权律师、义工队伍和巡逻队、救火队、救护队等构成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支持华侨在海外的生存和发展。

  中共十八大以来,“公共外交”成为热词,既反映出中国自信的姿态,也体现出中国包容的格局。裘援平指出,实现中国梦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海外各界侨胞既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国情,又深谙住在国的政治法律和社会环境,熟悉其国民众思维方式、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普遍期盼住在国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并愿意为此贡献力量。

  裘援平表示,充分发挥侨务渠道和人脉优势,拓展侨务公共外交,开展民间友好活动,既可以使他们在中国与住在国各领域交流合作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也利于争取国际社会对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和支持。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4期)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广东省侨联 美南新闻 英中时报 澳门日报 大公报 香港文汇报 香港商报 加中时报 国际日报 波特兰新闻报 澳门讯报 新导报 莫斯科华人报 圣路易新闻 美国侨报 西华报 圣路易时报 联合早报 澳大利亚大华时代 华夏时报 澳华财经网 欧洲时报 环球网 希中网 泰国泰亚新闻网 迪拜新闻网 蓝海蛙中学留学网 东亚日报 日本新华侨报 国语日报 天下华人网 华商报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 FOREXCT中国 澳华中文网 全球商会网 华商网 南非华人网 中澳教育交流协会 澳大利亚华人社区 华媒联播 FT中文网 加拿大华人网 BQ澳洲 洛杉矶华人资讯网 法国华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