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财视澳洲 >> 媒体聚焦 >> 专家观点 >> 浏览文章

杨涛:金融科技是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助推力

当谈及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时,会有不同的视角,也会涉及种种不同的问题,既有短期的问题,也有中长期的问题。当前经济复苏中的短期化问题,在中长期会不会常态化?日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我们考虑问题的重点,都需要有所调整。近年来,尤其在疫情影响下,金融科技引领的非接触式金融服务,已经成为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

  当谈及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时,会有不同的视角,也会涉及种种不同的问题,既有短期的问题,也有中长期的问题。当前经济复苏中的短期化问题,在中长期会不会常态化?日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我们考虑问题的重点,都需要有所调整。近年来,尤其在疫情影响下,金融科技引领的非接触式金融服务,已经成为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

   2022.jpg

杨涛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拥有中国注册会计师和律师资格。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产业金融研究基地主任、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包括:货币与财政政策;金融市场;产业金融;政策性金融;支付清算。

  从宏观层面看

  金融科技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

  《金融时报》记者:从宏观视角来看,金融科技是否真正有助于提升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

  杨涛:谈到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候,先要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重视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就是因为近些年来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探究其背后的原因,自2003年起,尤其是2008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的下行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再往后看,可能会源于人口红利的弱化,技术贡献度的下降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中长期来看,与提升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都密切相关。与经济层面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相对应,在金融层面,也要考虑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如何有所提升,从而更有效地适应新经济的发展以及更有效支持经济的优化升级。

  到目前为止,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很多,通常学界都知道,采取DEA-Malmquist的方法计算,离不开三方面要素:总产出变量、劳动变量和资本投入变量。金融业的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跟实体产业既有类似之处,也有差异之处,重点是总产出变量,我们通常用金融业的增值进加行衡量。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业增加值的衡量方式具有差异性,在未来,它的合理性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探讨。

  需要关注的是,这些年来,金融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信息技术已经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与转变,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而在金融业发展过程当中,技术的溢出效应也越来越突出。现在谈金融科技,和过去的视角有很大的差异。在过去,我们看到的是金融信息化,金融的IT化,更侧重技术本身对金融业生产效率带来的影响。但是现在,我们不仅仅关注重大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还要关注它会给金融业的业务、模式带来什么深刻的影响,给金融生态、金融环境、金融土壤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叠加在一起,使得金融科技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冲击变得更加复杂。

  《金融时报》记者:金融科技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影响有哪些?

  杨涛:第一,直接影响。金融科技的技术、业务、产品、环境、生态等要素会直接影响金融业的相关变量,由此带来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比如说从产出效率方面,金融科技众多手段、模式的应用,解决了过去在很多领域中,金融服务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因此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优化金融服务质量。与此同时,金融科技还解决了原有在金融业务开展中困扰大家的信息不通畅问题。比如近期大家比较关注的开放银行,现在被上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层面进行探讨。但在早期英国的研究探索中,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考虑到如果一家中小微企业向一家银行申请贷款被拒绝了,很大概率不会向第二家、第三家放贷组织申请,因为觉得被拒的概率很高,再次申请成本也很高。那么有没有可能使第一家拒绝贷款的银行,把相关数据资料转给第二家、第三家使用?这里面涉及大量技术和合规的问题。所以从源头来讲,金融科技创新以开放银行为例,将有助于解决原有金融领域众多信息壁垒、信息不通畅的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的边界,在金融服务领域,除了原有传统金融的业务和产品涌现出大量的新模式、新主体、新组织,虽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整体上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边界。所有这些变化都能够深刻影响金融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第二,间接影响。一些金融科技带来金融业的变化,它同时通过不同的渠道,深刻地影响着经济与产业的变化。比如说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经济与产业领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与之相应,这样一些变化反过来又对金融自身的变化,形成外在的助力与基础的要素支撑,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得金融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全要素生产率良性互动,共同提升,这是我们所希望能够看到的一个结果。

  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分析的重点离不开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把原有的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规律充分分析清楚。也就是说在金融科技尚未风起云涌之前,在我们更关注技术冲击之前,或者说更关注一些局部的新场景变化之前,需要厘清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大量的实证分析得出一些具有共性的结论,一方面,进入新世纪之后,尤其2003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其实还是体现出一个上升的趋势,这一上升的趋势与技术进步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二者是高度正相关的;另一方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出现了略有起伏的现象。

  第二阶段,在相对明确了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过去的变化轨迹之后,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是在加入金融科技的要素之后,会带来什么样新的影响?这方面也有大量的实证研究。要确定自变量是什么,也就是如何衡量金融科技的投入要素;外部的控制变量是什么,因变量则是我们选择的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本身。进行这样的系统分析之后,其实众多的研究同样也得出了类似结论,金融科技的底层技术、业务模式、场景、生态发生变化之后,对于金融业自身整个生产效率的提升,是正向的关系。这是得到非常丰富的实证检验的。

  但是我们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在2014年到2018年左右,在分析互联网金融的时候,很多人也利用互联网金融的数据得出结论,认为技术应用对当时的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也有正面提升作用。但是经历过一轮轮整顿,一轮轮市场变化之后我们进行反思,是不是当时在衡量互联网金融的时候,在选择指标、认识的标准、外部环境与监管原则之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使得我们对于它的贡献度的分析产生了一些偏差?所以总结经验教训,需要真正通过更加缜密、严谨的实证分析来看金融科技,我们所关注的现象,究竟给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带来什么样的作用,从中得出一些理论经验,反过来再进一步指导实践。

  从微观层面看

  金融科技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金融时报》记者:金融科技与小微金融的关系是当前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您认为当前的小微融资,或者说小微金融究竟存在哪些问题?

  杨涛:我们先看一下不久前公布的2019年四季度“建行—新华普惠金融—小微指数”,里面细分很多指标,来衡量整个小微企业外部发展的环境,内部的条件,金融支持的状况,营商环境等。通过这些数据不难发现,总体上小微金融的支持力度、环境都在不断地优化,但是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遭遇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使得小微金融的需求出现了一些问题。小微企业发展当中的难题不仅仅是金融服务的短板问题,而是在经济周期短期冲击外部环境、行业变迁、内在环境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遭遇到了系统性的挑战。这些问题也并非仅靠金融本身能够解决的。

  此外,据银保监会统计,今年一季度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8.9万亿元,达到历史高点。央行课题组近期完成的一个报告,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小微企业融资2020》调查数据做了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小微金融的一些特点:第一,我国中小企业贷款占比在全球处于比较高的水平。第二,我国中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相对来说处于低位。第三,我国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与美国接近,比其他发展中国家都要低得多。这些判断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目前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并未彻底解决,我们要考虑的是,随着中小微企业信贷规模迅速上升,中小微金融到底还有怎样的融资困难?

  由以上讨论,可以做出五个简单的判断。其一,需要进一步明确小微金融发展的核心目标次序。给小微企业贷款和支持,不是主要目的,归根结底的政策目标,是希望通过支持这些中小微企业活下来,生存得更好。要明确希望间接达到什么目标?比如说如果某一阶段最优先的政策目标是就业,那么衡量的是这些金融资源给了小微企业之后能否真正带来就业。如果说第二层目标是促进拥有高新技术的中小微企业真正为技术进步做出贡献,那么次优的选择目标就是衡量能够带来技术进步的程度。其二,当前小微金融发展中的矛盾,或许已经逐渐从供给方转向了需求方。其三,支持小微企业真正练好发展“内功”,才是政策着力的根本。否则的话即便让中小微企业再加更多的杠杆,可能也无法解决其持续发展的难题。其四,需要创造和完善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土壤与环境要素。我们通过优化这些土壤和环境要素,多为小微企业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些条件。其五,需要充分关注金融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包括税费的问题,营商环境的问题等。

  《金融时报》记者:面对这些问题,金融科技究竟能够解决什么样的矛盾?

  杨涛:第一,在供给层面,虽然我们认为中小微企业的银行信贷规模已经并不低了,但是从供给层面来说还可以做很多的优化,比如说有效利用金融科技推动机构的数字化,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线上化,使得过去那些很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有效服务,困扰在成本高、效率低的产品,同样也可以有效地转变过来。同时也能把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作为一个新的蓝海。再如,可以利用新技术加上直接融资,来努力优化金融服务结构。还有,可以使得金融科技充分运用到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的创新探索中。

  第二,从需求层面,可以充分利用新技术,促使金融科技给小微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小微企业所需要的金融服务不仅仅是融资服务,而且包括大量的支付结算、信息管理、内部管理优化、内部机制改善等,金融除了提供资金之外,还有其他的资源优势,要为小微企业建立可持续稳定的需求创造条件,这也是重点之一。

  第三,优化小微金融的土壤。我们现在遇到很大的问题之一,是小微企业面临的综合风险管理保障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大数据、新技术在其中大有可为。除此之外大数据征信体系大家已经探讨了很多年,是否可以利用新技术,建立某种激励相融的机制,使得金融机构、各级政府、中小微企业、产业链大中型企业,都能够在其中产生共赢的发展模式与方向。还有服务中介与标准建设,如在无形资产、单据票据抵质押融资发展中,都需要第三方对相关要素进行标准化、进行信用评估和论证,这些都是金融科技完全可以参与的。

  第四,在其他要素层面,也可以利用新技术解决很多难题,改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目前,中小微企业在整个产业链当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这体现在大量中小微企业困在应收账款问题上,包括账期太长、难以回收等。有的是因为中小企业的交易对手太强势,甚至处于垄断地位;有的可能因为这个行业的特点,使得整个账期太长。如果能够把新技术与相应制度匹配来解决这方面的矛盾,解决现有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的三角债、四角债、五角债,促使中小微企业能够更加顺畅地管理自己的资金、现金流,或许就不一定需要更多的融资支持了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广东省侨联 美南新闻 英中时报 澳门日报 大公报 香港文汇报 香港商报 加中时报 国际日报 波特兰新闻报 澳门讯报 新导报 莫斯科华人报 圣路易新闻 美国侨报 西华报 圣路易时报 联合早报 澳大利亚大华时代 华夏时报 澳华财经网 欧洲时报 环球网 希中网 泰国泰亚新闻网 迪拜新闻网 蓝海蛙中学留学网 东亚日报 日本新华侨报 国语日报 天下华人网 华商报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 FOREXCT中国 澳华中文网 全球商会网 华商网 南非华人网 中澳教育交流协会 澳大利亚华人社区 华媒联播 FT中文网 加拿大华人网 BQ澳洲 洛杉矶华人资讯网 法国华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