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财视澳洲 >> 新闻资讯 >> 热门话题 >> 浏览文章

数字支付为何在西方行不通?疫情冲击下是否迎来改革契机?

 鉴于人与人之间的实体货币交易可能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因此世界各国被迫开始重新思考现金的使用方式。事实上当下这场疫情或许最终成为数字支付被全面纳入主流的催化剂,同时数字支付行业也不出所料地关注着这场危机所带来的机遇。

  而中国政府至少在近期已经开始对钞票进行消毒甚至销毁以减少病毒的传播。香港《南华早报》的一篇报道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在广东省的一家本地分支机构正在销毁可能在高风险环境(例如医院和肉菜市场)流通过的钞票。美联储也已对来自亚洲区域的美元钞票启动检疫措施。

  考虑到流通中的货币确实可以就像蚊子那样充当传播病原体的媒介,这种行动或许是合理的。正如有研究发现人类流感病毒可以在钞票上存活并具备传染性达17天。因此假设实物货币在病毒传播中发挥了作用也不无道理。

  无论如何,许多国家都将考虑是否对货币进行消毒,销毁和重印。但不管它们最终做何决定,有一点几乎是可以肯定的:新型冠状病毒将加速年轻人口向数字支付的持续转移,特别是在亚洲(尤其是中国)。这种趋势原本已经非常明显:截至2018年底,中国约有73%的互联网用户使用过在线支付服务(在2008年时只有18%)。

  年轻人一般都乐于接纳各种新科技,而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人口结构则比欧美年轻得多。此外中国政府也正积极推进其网上银行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很少采用这种自上而下的治理方式,因此在采用数字支付方面也落后于亚洲各经济体。

  而西方国家采用率降低也有其内部和结构上的原因,例如欧洲就没有任何涉足数字支付领域的大型技术或金融企业,以至于欧洲消费者和企业必须依靠大型美国公司提供的服务——Apple Pay,Google Pay,PayPal等。而由于担心会将数字经济中的关键部门拱手让给美国科技巨头,欧盟一直在采取一种更缓慢也更谨慎的手法,也偏爱那些对欧洲金融交易基础设施破坏最小的变革。

  此外文化习惯也减缓了西方的变革步伐。尤其是美国和西欧人都比亚洲家庭更加依赖现金。根据德意志银行最近实施的一项调查,发达经济体中有1/3的受访者认为现金是他们最喜欢的付款方式,还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现金会永远存在。而在改变这种根深蒂固文化习惯的同时又避免招致公众反对是需要时间的。

  即便如此,新型冠状病毒的全球性传播可能正在将世界推向一个支付处理方式的转折点。虽然目前预测会发生何种变化还为时过早,但它们可能会作为解决不同国家背景,支付基础设施和人口构成下特定挑战的解决方案出现,比如瑞典最近发布的电子克朗这类数字货币就是其中一个有前景的现成范例。

  而除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及商户越来越接受非现金支付外,还有其他原因可能促使人们转向数字支付:前面提到的那项德意志银行调查也发现便捷性在人们选择数字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数字钱包本身免费并且很容易获得;向数字化转向还可以帮助跟踪支出和管理预算;在安全方面无现金出行也降低了被抢劫的几率。

  无可否认,当前的危机还不至于让许多国家开始消毒,销毁和重印本国货币。 但正如比尔·盖茨(Bill Gates)最近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发表的一篇评论中警告的那样,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演变成一场百年一遇的疫病大流行,而这个百年一遇的病原体必然需要百年一遇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在此一个明显的着手点就是加速向数字支付的必然转型。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广东省侨联 美南新闻 英中时报 澳门日报 大公报 香港文汇报 香港商报 加中时报 国际日报 波特兰新闻报 澳门讯报 新导报 莫斯科华人报 圣路易新闻 美国侨报 西华报 圣路易时报 联合早报 澳大利亚大华时代 华夏时报 澳华财经网 欧洲时报 环球网 希中网 泰国泰亚新闻网 迪拜新闻网 蓝海蛙中学留学网 东亚日报 日本新华侨报 国语日报 天下华人网 华商报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 FOREXCT中国 澳华中文网 全球商会网 华商网 南非华人网 中澳教育交流协会 澳大利亚华人社区 华媒联播 FT中文网 加拿大华人网 BQ澳洲 洛杉矶华人资讯网 法国华人网